上海司法行政“媒体大v基层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专场活动(奉贤站)举行 (2023-10-24)
近日,奉贤区行政复议局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增设行政复议咨询受理“手语视频服务”功能。聋哑人士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奉贤区行政复议局可通过视频服务号邀请手语老师进行线上沟通,提供无障碍的复议服务。十余位媒体记者现场观看了全程。
10月24日,2023年上海司法行政“媒体大v基层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专场活动(奉贤站)举行。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法治日报、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解放日报、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台、澎湃新闻、法治天地频道、上海法治报等十三家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行政复议办案一线,听取上海及奉贤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总体情况及成效,“围观”复议听证会,并与办案人员进行座谈。
“自2021年8月1日本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以来,行政复议机关收到的复议申请数量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渠道。可以说,我们吸纳了大量的行政争议,也化解了大量的行政争议。‘案结事了’的目标导向逐步实现,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上海市司法局应诉协调处副处长李垚曜介绍。
复议申请更便利
上海市民企业申请行政复议可以采取线上 线下的模式,全市及16个区均已开通行政复议网上申请,“上海复议”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上线,线下行政复议基层服务点实现16个区全覆盖,并开通企业申请收件审查“绿色通道”。
案件办理更规范
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市司法局出台各类办案指引,加快完善配套制度规范。市、区两级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均已组建完成,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审理中,持续发挥“外脑”和“智库”作用。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听证制度,便利申请人表达诉求。精细化开展案卷评查,督促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化解争议更有力
市司法局出台各类案前调解文书模版,更好指导实践操作,进一步规范案前调解工作程序,确保案前调解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行政复议过程也借助多元调解力量,加强与行政执法、信访、司法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积极对接基层调解工作室、法治观察点以及解纷“一件事”平台,织密化解争议的“综合网”,打好化解争议的“组合拳”。
监督效能更显著
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在坚决依法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的同时,聚焦依法行政的薄弱环节,加大源头治理,充分发挥和延伸行政复议的监督效能。上海建立了行政复议决定抄告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意见书和建议书运用,定期分析报告全市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情况,创新开展“三合一”活动。
队伍建设更扎实
创建并启动行政复议应诉实训基地项目。有序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创新开展本市行政复议“十大典型案例”、行政复议应诉“十大办案能手”评选活动,推动新时代行政复议应诉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时执法的时候没有交警在场,所以不能处罚我!”
在奉贤区行政复议局的听证室,一场关于交通执法行政复议案件的听证会正在进行。一名网约车司机不服奉贤区交通委的行政处罚决定提出复议。案件受理后,奉贤区行政复议局召开听证会,搭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沟通的平台。办案人员询问双方当事人案件情况并观看执法录像,了解详细案情。
“第一次旁听这样面对面的听证会,没想到复议也有这样的环节,让双方都坐下来面对面交流,挺好的。”在场的媒体记者表示。
抑郁症患者因服用安眠药被公安机关认定吸毒,一纸行政复议申请送到了奉贤区行政复议局行政复议科的陈宇昕面前。面对这样一起有些揪心的案件,他与领导同事一方面了解情况并与申请人及家属恳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委员会作用,深入听取专家意见,向区公安分局制发《行政复议化解建议书》,建议区公安分局配合对该案开展化解工作。最终,申请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家属也承诺将加强监管,公安分局同意自行撤销原决定,申请人也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案件获得实质性化解。
“相比于冷冰冰的法律文书,申请人更需要的是科学的引导、正向的纠偏和温暖的关怀,帮助她早日摆脱抑郁的梦魇,走出人生低谷。”面对媒体,陈宇昕讲述了办案的经过与心路历程。
“奉贤区秉承复议为民初心,在制度建设、硬件升级、矛盾化解、办案增效等方面真抓实干,我们这支90后担当生力军的行政复议年轻队伍在制度建设、硬件升级、矛盾化解、办案增效等方面真抓实干,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下一步,奉贤区将加强对新《行政复议法》的培训和宣传,做好新旧法律适用的衔接工作,迎接复议应诉工作的新任务、新挑战,更好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奉贤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顾斌泉介绍。